刊載於 媽媽寶寶 06月號/2020 第400期

臺三線旁,大安溪北 梨樹在公路旁綻放 遠山的綠與嫁接天空藍的厚雲 預告午後雷陣雨 這些是屬於壢西坪的夏日風景

走進自然圈農場,石子鋪成的小徑,與黃楓、茄苳木相呼應,兩棵因為颱風傾斜的大樹,被枕上了石頭持續生長,一圈圈的圓形農田,每一圈交錯種滿玉米筍、萵苣、茄子、青蔥,成了台灣少見的農村風景。露營令你卻步的原因,在於求學時期那刻苦公民訓練,帳篷、餐具、露營的食材,以及瑣碎的善後,讓你已經不想在這難得的休假日,變成疲勞的勞力工作。

自然圈農場則免去了傳統營地露營的痛點,以獨享式的包廂露營規劃,讓入住的每組圈民皆有各自的戶外空間與帳篷、床墊、枕頭、棉被,讓露營變得輕鬆好上手。

圈圈式的露營享有更多的隱蔽性,每圈有各自的乾濕分離衛浴設備、熱水池皆獨立使用,還備妥了美式烤爐、戶外桌椅、餐具組,解放車廂後座空間,有孩子的家庭也不用擔心擁擠,放心輕鬆享受自然氣息。 每天的下午,青農都會帶著入住圈民到農田裡現採蔬菜,作為加菜食材。

晚餐時刻到來,將採回來的蔬菜作為烤肉的清爽配菜生菜,或是加到湯裡燉煮一鍋有機蔬菜湯,都是產地到餐桌最近的距離。

自然圈更供了現切的燒肉盤,牛排、牛肋條、松阪豬、鹹豬肉等等,不僅免去露營需要自理食材的困擾,更可以沈浸在燒肉店的輕鬆氛圍,不管是蔬食或是肉食都能大大滿足。

在樹蛙與星空時鑽進帳篷,將自己裹進柔軟的床與被之間,帳篷外有蟲鳴、蛙鳴點綴鼾聲,自己似乎也成為了大自然的一份子。

除了舒適的戶外體驗,自然圈最具代表性的是遵循自然農法的有機農田,他們認為不應只是將人帶來戶外,而是在戶外生活的同時,重拾對土地的連結。

自然農法指的是不除草、不施肥、不噴農藥,讓自然本身接管農田的耕作法。

昆蟲、樹蛙、蚯蚓、雜草、不規則的田畦,是自然圈的農田景色。當我們不排斥土地上原生的主人,我們才能與自然好好相處。看著青年農夫們熟練的介紹土壤、作物的特性,蔬菜被拔起的瞬間,白紋蝶隨意飛舞的夕陽半刻,大人小孩都沈浸其中,而農田間的秘密正在醞釀:

「農田為何是圓形的?」「為何這邊的菜都被吃光,另外一邊都沒有?」

「為什麼青江菜是紅色的、茄子是白色的?」「為什麼農田要鋪稻草?」

曾與家扶合作過營隊,自然圈發現台灣食農教育的現況窘境, 因此決定靠著自家的農田與專業知識,將農田的秘密一一揭露, 讓更多孩子體驗自然圈的土地經驗,在今年七月便以大地之子為主題,推廣自然圈小童軍營的營隊,四天三夜的營隊中涵蓋自然探索、食農體驗、野外求生等技能,讓所有的孩子都能隨著自然圈的森林農田,成為獨立而獨特的Lofi-Kido。

雨終於落,打在玉米筍的葉尖 顛簸而下,流進土裡 耐心等待,沈睡的芽就會復甦而生 如同對孩子們的期許 適當的養分就能在這塊土地上豁然長大